常荣五校友寄语

  我的心愿:

  我不需要你知道我,我不渴求你记得我!祖国的江河记得我,南京的马路高楼记得我!

  看到今天体面地屹立在世界上的祖国,我可以骄傲的说:我心爱的祖国啊,我为你的富强奋斗过!

  我的心得:

  创新的根基,一是心怀祖国,愿为她奋斗,为她献身!二是打好根基,学好数学、物理、力学。学好辨证法,学会辩证思维!三是勤奋,勤动脑,勤动手!四是具有团队精神!

  我为祖国创新奋斗五十载

  我是常荣五,山东烟台栖霞人,今年80岁了。1953年栖霞三中初中毕业,1957考入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,在高十级一班学习。

  1960年以高考第一志愿考入唐山铁道学院(西南交大前身)数理力学系应用物理专业。196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后,进入该院桥梁隧道系桥梁专业(五年制)。1965年毕业后,服从国家分配到位于贵州安顺的西南建设指挥部,后来又被分配到位于四川攀枝花的西工指下属的大桥指挥所,参加了金沙江大桥、雅砻江大桥的建设。1966年奉调到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察设计处驻南京长江大桥设计组,从事了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,为新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座长江大桥贡献了一份力量。

  我为祖国奋斗的过程中,一直走的是创新之路。南京长江大桥建设中采用了我参与的5项科技创新技术成果。中国首次大规模采用大桥铁路桥面系高强螺栓联接,经工艺试验后摸索出工艺规范。之后参加了湖北枝城长江大桥、济南黄河大桥、西江大桥、北江大桥等特大桥的设计、施工、科研、教学等工作。

  1975年《人民日报》综合报道过我为国家节约钢材千余吨的事情。那是在设计济南黄河大桥时,需要大量的钢筋,因国家钢材紧缺,我通过计算,又通过水平荷载试验,改变了原大口径钻孔桩的配筋,由原设计的55米的钢筋笼改为22米。为国家节约钢材千余吨。

  在烟台深水码头施工期间,我提出改进了原航务设计院的胸墙设计方案。保证了工程质量,提前了工期。受到当时到烟台港视察的万里副总理的接见。1978年在广东肇庆西江大桥工程中,我主持了吊箱围堰的防水的研究,解决了重大工程难题。

  我主持了由铁道部下达的部级科研项目“正交异性钢桥面的铺装层”的试验研究,带领工程技术人员、工人经过4年完成该项目,并成功地在北江大桥上完成施工。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探索性、开创性研究,获得铁道部的奖励。我的论文在1985年的全国桥梁科学会议上发表。

  为了解决北江大桥施工桥体的降高切除工作,我向当时的中国铁科院吕毅教授学习,引进了当时世界上刚出现的控制爆破技术。我还和同事商孟华合作翻译了瑞典科学家写的《控制爆破》一书,约20万字。

  1986年,我被城建部作为引进人才,从中铁大桥局调进南京市,为南京城市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后半生。先后担任过南京市住宅建设公司经理,江苏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索马里项目部工程项目经理,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,均为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,受到省市建委的好评。承担过南京市数十项重大工程的设计、总监理工程师等工作,尽职尽责,廉洁奉公,均为优质工程,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质量事故。